打造数字记忆工程,开拓红色文化赓续传承新领地
作者:隗辉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红色遗存和红色精神,反映了党和国家的光辉历史,构成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动力。赓续传承红色文化离不开个体记忆、集体记忆、社会记忆在空间场景内的渗透与交融。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指出,开展红色基因库建设,丰富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当代表达,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数字技术变革红色文化载体,实现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转存、展示与应用,带来红色文化载体永存性、使用便捷性、传播认同感效果。
数字记忆工程则是对数字技术的升级运用,通过WebGL、数字重建、3D建模、终端可视化、人机互动、VR/AR技术、动漫游戏技术等,打造“上帝视角”的跨时空、整合性多元文化记忆场景。欧洲时光机、中国记忆、北京记忆、台州古村落项目打开了数字记忆工程传承与推广优秀文化的“大门”,青岛解放红色记忆数字陈列馆、渭南“两河一山”文化数字记忆项目、江西“元宇宙·井冈”数字体验项目开辟了赓续传承红色文化的数字记忆工程新领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数字记忆工程赓续传承红色文化的核心价值
数字记忆工程活化了红色文化资源,融通了红色文化记忆,将数字赋能红色文化赓续传承推向跨时空、跨场景、跨载体的崭新阶段,呈现出开创性的红色文化赓续传承价值。
一是钩沉红色文化关联形式与复杂内涵,再现活态文化体系。数字记忆工程通过知识聚合模式将传统碎片化、静态化的实物、实景、文本、图片、影像等红色文化资源形式,整合在一体化、动态化的虚拟现实情境之中,全方位、生动性地再现了红色文化资源在真实历史场景之中彼此间的形式关系以及传达出的深厚思想、精神、观念内涵。红色文化资源变得更加真实、生动,实现了虚拟现实情境中的数字化转存,带来“永续传承”与“生动传播”双重效果。
二是建构红色文化产生与传承时空环境,创造三重记忆空间。红色文化是在宏观历史与微观现实情境下产生的物质与精神,背后交织着时空场域、人物关系、事件现场、传承历程等内容,构成个体记忆、集体记忆、社会记忆的红色文化资源体系。数字记忆工程采用WebGL、数字重构、3D建模等技术,从横向事件现场与纵向历史沿承建构红色文化产生与传承的拟真场景,创造三重记忆空间。其真实展现红色文化产生情境,清晰梳理红色文化传承脉络,准确传达红色文化背后精神与思想,提高红色文化赓续传承价值实现效度。
三是打造红色文化多端展现与传播机制,实现整合传播效应。数字记忆工程突破红色文化单一媒介载体或者是固定依存空间的限制,在网络虚拟情境之中建构起情景再现类、数据库类、融媒体类红色文化资源体系,支持响应PC端、移动端和固定设备端,全平台无缝对接,实现不同分辨率终端风格的顺畅转换与协同传播。这契合不同类型用户的媒介接触习惯与认知需求,拓展红色文化传播范围,实现整合传播效应,增强红色文化赓续传承效力。
数字记忆工程赓续传承红色文化的基本思路
数字记忆工程是在细度解构和聚合重构红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对核心文化“再媒介化”,本质上是运用数字技术深度性、全面性、趣味性地再现红色文化产生、传承、现状的原初历史场景。因此,数字技术、记忆工程设计是“手段”,而赓续传承红色文化则是终极“目标”。
确定具体的红色文化主题。红色文化既有物质形式的文物、旧址、建筑和文献,也有非物质形式的人物、事件、作品、制度和精神,构成独立存在的红色文化主体或者是类似于博物馆、展览馆之类的集合式红色文化主体。数字记忆工程需要率先确定赓续传承的红色文化主体,明确整个数字记忆工程需要资源聚合、数字转化、内容展现与多屏推广的具体对象。微观上可以围绕特定文物、文献、人物、事件来打造数字化虚拟情境,多角度、深度性地展现红色文化主体来龙去脉及其思想内涵。宏观层面则可以根据特定博物馆、展览馆、旧址来搭建类似北京记忆、台州古村落项目,具有强烈时空感的数字化虚拟情境,展现拥有相同历史背景、经历相同事件现场或者是具备相同文化属性的红色文化资源。
建构系统的活态文化体系。数字记忆工程最大优势是依托提前设计的活态文化体系,来动态性、立体性、场景再现式地呈现红色文化背后的时空场域、人物关系、事件现场、演变历程等内容。围绕预设的红色文化主体,需要全面搜集与之相关的文本、图像、影音乃至于走访调查等原生资料,准确把握红色文化主体产生与传承过程,深入了解红色文化主体思想与精神内涵,据此建构起一个系统的活态文化体系。诸如青岛解放红色记忆数字陈列馆以“青岛解放”为主体,将已有的纸质、图片、声像、口述、实物等分散保存、静态存在的红色文化资源,梳理、分析、聚合成包括战局攸关、全面备战、解放青岛、城市接管在内的“青岛解放”完整文化体系。这构成了数字记忆工程建设与展示的主体内容,增强红色文化展示的生动性、深入性与系统性,强化其赓续传承能力。
搭建横纵向结合的叙事结构。红色文化均是在宏观历史和微观现实情境下产生与传承的,数字记忆工程可以搭建横向与纵向结合的叙事结构,创造“上帝视角”的跨时空虚拟情境。“横向”层面拟真式的“复原”红色文化产生与传承过程中的具体现实情境,或者是红色文化在该情境之中形式、内涵方面的细节特征,总体表现红色文化在固定时空环境下的状态。“纵向”层面则逻辑性地“再现”红色物质文化从产生、发展、成熟、挖掘到保护的历史过程,或者是精神文化产生、提炼、保护的漫长历程。横向与纵向结合的叙事结构成为数字记忆工程的基本框架,增强了红色文化数字表现的逻辑性与纵深效果。观众沉浸在虚拟情境之中,穿越时空,层层递减、多角度地感受红色文化形式与内涵,提高对于红色文化的认知广度与深度。
选择趣味的文化表现手段。数字记忆工程运用WebGL、3D建模、数字重建、人机互动、终端可视化、动漫游戏、VR/AR技术,创造出大量趣味性的红色文化表现手段,适应不同类型文化形式、时空场景、传播效果的需要。一是采用WebGL与3D建模技术,搭建红色遗址、红色建筑模型,提供浏览导航、人机互动、信息展示功能,给观众带来直观、趣味的体验。二是运用VR/AR技术,创造虚拟事件现场,清晰展现红色事件、红色精神、红色文艺作品的产生、传承与保护历史场景,增强观众沉浸式体验,强化对红色文化认知与记忆效果。三是通过动漫技术,呈现故事性突出、趣味性强的动漫作品,展现红色人物经历,表现红色事件历程,给观众带来生动、有趣的感受。四是采用3D扫描与建模技术,对红色文物进行数字转化与展示,实现永久预防性保护,也创造直观视觉效果。五是采用游戏互动、终端可视化技术,为观众提供自由选择信息、独立完成任务的体验,强化对红色知识、红色事件的记忆效果。
创造多屏同步式的传播体系。数字记忆工程还要适应多样化终端协同发展的传播环境,采用数字技术、业务布局等方式来创造多屏同步式的传播体系。数字技术可以在固定场景空间中,串联起硬件终端,实现相同红色文化数字内容在多个硬件终端的同步传播。数字技术还可以满足同一红色文化数字项目支持手机、电脑、Ipad等跨平台浏览,实现不同分辨率终端风格一致观看与互动。业务布局则是将红色文化数字记忆工程分成网页、APP、公众号、微博号等不同版块,针对各平台内容特征和观众需求特点,设计红色文化主题,打造细分化、针对性的数字记忆工程子项目。这增强了红色文化数字记忆工程的知识聚合广度与深度,也强化其媒介环境适应能力。
红色文化反映了党和国家革命、建设、改革的光辉历史,凝聚着伟大精神、光荣传统、先进思想与优秀品质。数字记忆工程以复杂多样的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据,以关联形式与复杂内涵的文化体系为内容,以宏观历史和微观现实情境为叙事架构,以先进数字技术作为表现手段,完成红色文化“知识聚合—内容重构—数字转存—沉浸叙事——唤醒记忆”的过程。数字技术赋能红色文化赓续传承工作迈向崭新阶段,红色文化高质保护与永续传承能力更强,传播适应性、可读性更高,观众参与度、接受度更好。红色文化与广大群众“双向奔赴”过程中,推动红色文化赓续传承,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注入精神动力。
作者系武汉东湖学院副教授 课题项目:2021年湖北高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高校一流本科课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以《广告学概论》为例》[编号:2021487]的阶段性成果。
来源:光明网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