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动态丨李河君豪赌“3GW”薄膜光伏 汉能“苹果”梦醒黄梁
2009年,全球最大的民营清洁能源企业汉能控股集团进入光伏薄膜领域;2011年11月,汉能获300亿元国开行的资金扶持;2012年,汉能硅基薄膜各大基地将陆续投产;2012年底产能将达3GW……
(资料图)
汉能控股集团对光伏薄膜技术发展前景之乐观、发电市场规模预测之宏大、产业链整合之完备无不令业界赞叹。
继汉能海南250MW硅基薄膜光伏电池基地一期工程投产后,时隔一月,4月28日,汉能山东硅基薄膜光伏研发制造基地也正式投产。预计今年底,汉能控股集团将实现3GW薄膜光伏电池的产能,成为全球最大的硅基薄膜光伏电池生产商。
旗帜鲜明地进驻、坚定有力地发展,让汉能在太阳能发电事业上迈出的每一步都颇受关注。近日,全国新能源商会会长、汉能控股集团董事长李河君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为读者解析汉能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事业之路。
“进入光伏市场,选择不一样的路。”
在光伏发电领域,晶硅电池产品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行业内也以生产晶硅产品的企业居多。尽管薄膜电池技术不断获得突破,并且具有超低成本、弱光性持续发电、与建筑的完美结合等诸多优势,应用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短期内还难以撼动晶硅产品主流地位的实力。
据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处相关人员介绍,2011年全球光伏发电67.4GW的装机总量中,薄膜电池累计装机量为4GW左右,占据光伏发电不足一成的市场份额,其中美国第一太阳能凭借超过2GW的出货量分走半壁江山。光伏领域十大晶硅巨头齐聚国内,但在薄膜技术领域,中国尚缺少行业巨头与领军企业。
与其他光伏行业多数厂商不同,汉能控股集团毅然“舍晶硅而取薄膜”。李河君说:“光伏行业发展的十余年间,晶硅市场与技术得到了充分地拓展与提升,晶硅市场发展势头一度很强劲。虽然晶硅电池比薄膜电池在光电转换率上略胜一筹,但太阳能电池能否在市场上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其判断标准绝不是转化效率的高低,电池组件每瓦成本或每度电的发电成本,这才是衡量市场竞争力的硬指标。从与建筑的完美结合上,具有低能耗、无污染、成本低、弱光发电、柔性等优势的薄膜将后来居上。”
“汉能发展薄膜事业,水电提供了稳定的现金流。”
随着汉能控股集团部署的“一基两翼”整体规划的推进,以及各大薄膜研发生产基地的陆续投产,汉能控股集团迅速确立其在薄膜领域的领军地位。如何寻找市场应用空间,如何突破薄膜关键技术,如何可持续发展,成为行业内关注汉能控股集团的焦点。
李河君说:“了解汉能控股集团的人都知道,汉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民营水力发电企业,拥有600万千瓦的水力发电装机总量,年发电量相当于24GW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总量。水电为汉能进入太阳能光伏产业提供了稳定的现金流支持,这个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汉能对薄膜领域也进行过风险评估,薄膜是风险与机遇并存的产业。纵观全球,高科技公司和能源企业更有可能成为万亿企业。以高科技苹果公司为例,目前市值已经超过6000亿美元,做到万亿美元规模指日可待。而薄膜领域是把高科技和能源两者结合起来,从理论上讲,战略高度应该高于苹果,如果中国的太阳能企业能做成万亿公司,这对国家和民族的意义重大。”
对于国内尚未打开的薄膜应用市场,李河君呼吁政府加快BIPV的推行,在各省建设光伏建筑一体化示范项目。他说:“现在晶硅行业产品价格下降空间幅度已经很小了,而薄膜下降空间巨大。当前薄膜电池转换率仅有10%。一旦薄膜转换效率提升到15%时,其成本仅有0.2元/KWh,大家选择使用光电并不是很遥远的事情。现在汉能采取‘以点带面’的策略,在一些适合薄膜发展的南方省份,如广东,云南等地先在省内建设一批示范工程后,再慢慢向其他省份推广作为总体项目部署。以广东省为例,在广东省内的工业厂房大概就需要30GW-50GW的规模,可以想象国内市场一旦全面打开,根本没有人能做到完全满足市场需求。”
李河君大胆预测未来光伏市场空间,“我们现在有很多想法与预测,大家会觉得可笑,但是对事物发展前瞻性的判断,汉能还是非常有信心的。几年前,我们建成了全球由民营企业投资建设的最大水电站;两年前,汉能提出了2GW规模的薄膜目标,当时很多人认为太高了,但事实证明我们再次正确。我常说一句话就是,‘我们往往高估了一到二年的变化,而低估了十年的变化’,对于光伏行业同样适用,未来光伏产业的发展将远超我们的想象。”